新闻

中行总行人事调整 涉及信用卡中心、科技条线多部门总经理

  去年末,银行人事曾率先报道中国银行总行架构改革情况,在3月27日发布的2024年年报中,中行介绍了相关细节。

  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蛟在2024年报致辞中表示,“我们面对发展所需、客户所愿、员工所盼,坚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推动关键领域机制改革。精简优化总行机构设置,提高组织运营效率。”

  具体来看,中行围绕科技金融、养老金融领域,设立科技金融中心、养老金融中心;围绕数字金融领域,整合设立业务研发部,增设软件中心上海、武汉、成都分中心;围绕商投行一体化发展,整合设立公司金融与投资银行部。

  中行总行还有多个部门名称出现变动,比如,原全球市场部改为“金融市场部”;原信息科技部改为 “金融科技部”;原全球化办公室改为“全球布局与发展部”;原个人数字金融部改为“个人金融部”等等。 此外,3月7日,北京金融监管局批复,同意“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银行卡中心”名称变更为“信用卡中心”。不过,在最新的组织架构图中,银行卡中心尚未改名。

  中国银行总行最新架构图(2024年报)

中行总行人事调整 涉及信用卡中心、科技条线多部门总经理

  本期银行人事,主要介绍中国银行近期总行人事变动情况,涉及两部门负责人和三个直属机构总经理,详情如下。

中行总行人事调整 涉及信用卡中心、科技条线多部门总经理

  原中银理财总裁宋福宁,任总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;原总经理黄党贵已出任中银理财董事长。

  宋福宁,1969年生,硕士研究生。曾任中行总行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首席产品经理、副总经理,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首席客户经理、党委委员等职务。2018年4月起任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副行长;2019年12月起任中银理财党委副书记,2020年6月起任中银理财执行董事、总裁。

中行总行人事调整 涉及信用卡中心、科技条线多部门总经理

  原中银富登行长何春生,拟任中行总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;原中行新疆分行行长郑克已接任中银富登党委副书记。何春生曾任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副行长、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副总裁。

  年报显示,截至2024年末,中国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14,794.04万张,同比增长2.66%;信用卡贷款余额5,934亿元,同比7.62%;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102.72亿元,不良贷款率1.73%,同比下降0.1个百分点。2024年,中行信用卡消费额12,864.70亿元,信用卡分期交易额3,466.80亿元。

中行总行人事调整 涉及信用卡中心、科技条线多部门总经理

  总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王运超,任中银通支付董事长。2020年9月23日,王运超中国银行银行卡中心总经理的任职资格获核准;自2017年6月至2022年7月,王运超还担任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董事。

  据了解,中银通支付商务有限公司是中国银行和中国银联在人民银行指导下、通过机构投资方式设立的合资企业,成立时间为2009年9月,注册地为上海,注册资本6.3亿元,主营业务为金融标准预付账户发行及相关服务。

中行总行人事调整 涉及信用卡中心、科技条线多部门总经理

  软件中心总经理王铿,拟任巡视组组长;曾任中国银行软件中心副总经理。

中行总行人事调整 涉及信用卡中心、科技条线多部门总经理

  总行金融科技部副总经理马龙,拟任软件中心总经理。

  中国银行软件中心成立于1992年,是总行直属机构,总部位于北京,在深圳、西安、合肥、上海、武汉、成都设有分中心,现有员工6000余人,承担着中行全行应用系统开发、测试和维护工作。

中行总行人事调整 涉及信用卡中心、科技条线多部门总经理

  贵州省分行行长黄黎阳,拟任远程银行中心总经理;原远程银行中心总经理陈建中已任总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。黄黎阳于2018年6月任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;2020年6月任贵州省分行行长。

  远程银行中心作为中行总行直属机构,总部设立在北京,下设昆山、西安、合肥和广州四个分中心,主要负责95566、4006695566等线上客服渠道建设、运营和管理,是连接客户与中国银行的重要纽带。

  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,中行行长张辉表示,数字化转型步伐蹄疾步稳,运营效率持续提升。2024年,中行企业级机器人流程自动化(RPA)覆盖超3,000个场景应用,新技术应用在运营管理、精准营销、科技研发等领域实现赋能增效。

  副行长蔡钊也表示,中国银行积极拥抱科技革命浪潮,完成DeepSeek R1模型的内部部署,大模型技术已在总分行落地员工问答、智能研发、报告生成等10余个场景,智能研发场景用户超3600人。除大模型以外,中行人工智能新技术累计覆盖超3000个应用场景,降低运营管理、精准营销、科技研发等领域成本超8万人月。

  下一步,中国银行将围绕“建机制,搭平台、汇数据、调模型、落场景、练队伍”继续积极拥抱AI。一方面,推动建立人工智能应用治理架构,推进AI平台完善和模型调优,畅通大模型数据使用流程;另一方面,推进应用落地见效,按照“先内后外”的策略,以需求为牵引,以成效为驱动,优先聚焦知识辅助、内容生成等高价值场景,实现提质增效降本。

关键词: